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法院简介 -> 法官风采

        游东湖感受苏东坡为民情怀

          发布时间:2014-10-21 15:56:45


        从陕西省凤翔县归来数日,县城东湖风景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。与其说留恋东湖的风景,倒不如说感念苏东坡在此地为官的爱民情怀。迎着秋日阳光,在东湖游走,寻觅苏东坡当年的足迹,就能处处感受着他留在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,亲睹其爱民利民政绩的痕迹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凤翔县东湖,古称“饮凤池”,在县城东门外,是陕西历史悠久的风景区之一。凤翔东湖分内外湖。内湖是宋仁宗嘉佑七年文学家苏东坡任凤翔签书判官时,将古“饮凤池”重新疏浚而成。他于政务之暇,倡导官民,相度地形,借“古饮凤池”扩大疏浚,引凤凰泉水注于湖,沿堤植柳,湖种菱荷,可供灌田,可资游憩。外湖是清光绪年间凤翔知府开凿。以湖在城东和取“东坡“之号,内外湖统命名为“东湖”,面积约14公顷。东湖与闻名于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,两湖皆因苏轼而出名,人们称之“姊妹湖”。有诗曰:“东湖暂让西湖美,西湖却知东湖先”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凤翔是苏东坡为官的第一个地方。虽然只在凤翔当了三年签书判官,但却兴利除弊,为凤翔人民办了许多好事,令凤翔人民世代受益。凤翔人民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世代不减,相继修建了苏公祠、断桥亭、春风亭、望苏亭、鸳鸯亭,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景仰和感念之情。苏东坡在东湖也修建了君子亭、宛在亭和喜雨亭,在几个亭子里面,喜雨亭是东湖最为有名的景点之一。宋嘉佑七年春,陕西关中大旱。苏轼与太守陈希亮日夜焦虑,不辞辛劳,四处奔波祈雨。幸而天降甘霖,一雨三日,旱情解除,官民喜形于色。府衙中一亭刚好建成,于是将亭命名为“喜雨亭”以志纪念。苏轼欣然命笔,作《喜雨亭记》。“亭以雨名,志喜也。古者有喜,则以名物,示不忘也。”文章一开头就直奔主题,交待作文的目的。接下来是写作文的背景,“既而弥月不雨,民以为忧。越三月,乙卯乃雨,甲子又雨,民以为未足。丁卯大雨,三日乃止。官吏相与庆于庭,商贾相与歌与市,农夫相与忭(高兴)于野,忧者以喜,病者以愈,而吾亭适成。”反映了作者与民同忧乐的心情。特别在最后一段,苏轼点出了“及时雨”对于老百姓来说,比珠宝更珍贵。既以名亭,又从而歌之,曰:“使天而雨珠,寒者不得以为襦(短棉袄);使天而雨玉,饥者不得以为粟。”读过此文,就不难发现苏轼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,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吏,文中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其与民同乐的大同思想。驻足亭子里刻有《喜雨亭记》的石碑前,借助午后的阳光通读这篇传颂千古的散文名篇,内心深处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。

            走过“喜雨亭”,就是“凌虚台”。 苏东坡民本思想浓厚,当时凤翔太守修筑凌虚台,让苏东坡作赋,苏东坡毫不留情地加以讽刺,意即此高台早晚要化为破瓦颓垣,只有为百姓作好事才能为百姓永远留记。走上这座用青砖筑就的高台,台上建有一座叠檐四角亭,名“适然亭”。高台正面墙上镶有两块石板,一块刻有“凌虚台”三个大字,一块刻有苏轼《凌虚台记》全文。从这篇文章中,我们更能看到东坡先生辨证的历史观和豁达的人生观。苏东坡本人,有着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。他在东湖之边修了一座“君子亭”,取水中君子“荷”、陆上君子“竹”和他自许 “正人君子”“三君子”之意而命亭名,展现了他为人清高、正直的价值趋向。苏东坡在凤翔为官期间,留下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约一百八十多篇诗文,其中千古传唱的名篇有《喜雨亭记》、《凌虚台记》、《凤鸣驿记》、《思治记》、《凌虚台诗》等,还有部分梅、兰、竹、菊的绘画作品,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政绩卓着,开仓济民,修筑东湖,种莲植柳,教民灌溉,为老百姓带来渔桑之利……

            垂柳依依,湖水盈盈。秋阳下的东湖游人如织,景色宜人,身处其中,与历史交汇。站在亭台之上,触摸碑文,真实感受一回苏东坡为人为官为文。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、千古风流人物……”东湖水荡漾千年,世世代代的人们没有忘记那个仕途坎坷却不忘善行为民的苏东坡,那个才情横溢、文采飞扬、乐观豁达、悲天悯人的一代文豪。政去人声后,只要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着想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,做出的政绩就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,就会赢得老百姓的褒奖。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