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  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        当前位置: 队伍建设 -> 法苑文化

        走近香泉寺

          发布时间:2014-11-18 09:41:36


        卫辉诸峰峻秀者莫过霖落,谷幽者当属封神谷,香泉寺就坐落其中……

        在没有触摸香泉寺的容颜之前,我一直认为香泉寺只不过是香火旺盛的寺院罢了,藏在卫辉市霖落山深处,守着一汪清泉,流淌着美丽与传奇。当走近它的时候,我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穿越了历史隧道,真实地感受了一回千年香泉,聆听了它千年的传说。

        立冬后的一星期天,阴雨绵绵。秋天抱着一树相思结束在冷风凄雨中。冬雨后的霖落山空气格外清新,满山的草木被染成红、绿、黄三种色调,相互映衬、相互比美。顺着水泥铺成的台阶拾级而上,在空旷幽静的山谷中放飞着寻古遐想。从杂乱的树丛中影影绰绰看见寺院的轮廓和那迎风招展的五色彩旗,两个山头闪出两做庙宇,哪个是香泉寺?在同伴的指引下,才知道香泉寺还有个特点,就是依山势分为东寺和西寺。想了解香泉寺的历史去西寺,如果仅想了解香泉二字,就到东寺看香泉之源。

        果不其然,在前往西寺攀登的路上,一个写有魏晋石窟简介的牌子闯入视线。驻足细看,方领略此石窟是由一佛、二弟子、二菩萨、二力士组成。这些雕刻在岩石上的佛象,已不同程度地遭受了人为损坏,再加上岁月的侵蚀,有的雕像已经无法辨清,还有的已不知身遗何处,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身影俯在石壁,似乎是在等待,又似乎是在倾诉。这些残存的雕像,让人感到香泉寺历史的久远,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。

        一个藏在深山的寺院在经历一千多年后还依然存世流传,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寺院,应是一部珍藏的历史教科书。站在西寺的残碑断石面前,寻着他的没落与荒芜去捕捉每一个历史瞬间、追忆她的每一个历史故事。神头塔(亦称胜经塔、无顶塔)、千佛石阁、僧稠禅师殿都一一映入眼帘。说起僧稠禅师还源于一种说法,隋大业五年(公元609年)。当时的登封少林寺第二任住持僧稠禅师游历化缘到此,发现霖落山泉水甘甜清纯,他捧了一口,一股香气扑面而至,就高兴地说:“这里可以建寺院。”后来,这里就建起了寺院,并取名“香泉寺”。

        据史载,在寺院里还存放着治疗麻风病的10块石碑。在六世纪中叶,印度来华僧人那连提黎耶舍,在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麻风病院,收容了众多无家可归的麻风病人。后来他自知大限已近,便于辞世前夕,专程从京师返回香泉寺,找来石工,将平生收集整理,并经临床检验的逾百种能够治愈麻疯病的中药方剂,刻在十块方碑上,立在那个山洞旁边,这就是着名的《疠疾百解碑》。1939年,日本铁蹄践踏中原,当时设在香泉寺的(国民党县政府)遭到日军大举进攻,该寺主持为防此碑落入侵略军之手,请国民党政府抗日常备队派员,将该碑秘密埋藏。因当事人均已谢世,这些堪称国宝的碑刻至今仍未找到。山风呜咽,残碑无语。一个香泉寺在这深山一隅,浓缩了多少历的史故事,又有多少人见证了它的繁华与没落,几千年的岁月积淀都化为眼前这一片荒芜。我想,随着岁月的流淌,这些历史积淀和着这猎猎山风,不断地激荡在历史之河,不断徜徉在心底遐思之间,让生命感动,让历史弥新……

        从西寺返回,穿越一峡谷,沿石径向东北行,便是东寺了。东寺挨着陡壁如削的山崖,以石径作梯。转过一个弯登上一石板平台,只见一座面阔一间,高约四米的石坊枕崖而立,坊楼顶部围绕有脊兽,额枋、斗拱、仰莲等,此坊名曰“南天门”。坊柱上刻有“两天既许分东土,南海当移住北方”的对联。穿石坊再拾级而上便入东寺,在寺后一角,有一方石筑水池,即为香泉之源。石崖上有明代潞简王亲书的“香泉”二字,字大如斗,清晰如初。其旁还有线刻麻姑像,线条流畅,行笔洒脱,传说为唐代吴道子所画。蹲在水池俯身相探,确见一池清泉,虽未闻到其香、却感受到了其清澈甘洌。香泉寺离不开香泉,而“香泉”的来历据说也与姜子牙有关。但传说毕境是传说,如行云流星划过天际。可以说是霖落山孕育了香泉,同样也是香泉让人们记住了霖落山,记住了香泉寺。

        要离开香泉寺了,天阴沉沉的。山风又起,翠柏起舞。是你在歌唱相送吗,香泉!这歌你唱了千年,尽管有些沧桑、惆怅,但我却听出了你的哀婉与不屈。

        香泉寺,你的“香”永远是那么诱人!香泉寺,你的“泉”永远是是那么甘甜!


        关闭窗口



        Copyright©2023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