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以为几年没回家过春节,那年情年味该有所陌生。当除夕那天一踏进村子,一切变得是那么熟悉和亲切。久违的年味带着浓郁的亲情扑面而来。让人不禁感叹,年还是家的好!
大年初一一大早。在老家要办两件事,给关系最亲的长辈送碗饺子和到家族长辈家磕头。这年俗陈规多年来如同村边的黄河水一样默默流淌,有时看起来很不符合时宜,觉得那些遵守的人很迂腐。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些风俗陈规很具有约束性,是调和家里人关系的“润滑剂”。在老家调解兄弟之间的矛盾纠纷时,中间调解人都不忘带一句:到过年时端碗饺子、磕个头,事就算了结了!也就是这碗饺子和这一个头,解开了一些村里人多年的仇怨,让家庭和美、邻里和睦。我们家和前院的堂叔宅基纠纷十几年,也融解在其中……从另一方面讲,这也是很土很具有特定效力的教育方法,它让懂事的孩子知长辈、明礼节,延续一代又一代亲情。
我在我们家族是长辈人,随着年龄的增长,能磕头的长辈没几个了,不象过去挨家串户。有一个大娘九十高龄了,眼不花耳不聋。每次回老家办事我都要去和大娘说说话,聊聊家长里短。一进她的屋,她正坐在床上,头上蒙着一个棉披风。见我进屋,她忙伸出手,扯着清脆的嗓子说,乖孩咧,你咋来了,大娘可想你啊!大娘一句话让我热泪盈匡,这就是家里人给你的最朴实最真切的亲情,你走的再远 ,她(他)们都在心里挂念你、念叨你……坐在大娘的床上,攥着她枯瘦而又微凉的手,回答着她的询问。大娘问的都是我生活和在外面的事,句句透着关爱和嘱咐。大娘比我去世的母亲年长二十多岁,身体不如我母亲,然而生命之长度远远超越我的母亲,这也是所谓的寿限不同吧。临走时,我要给她磕头。她用那枯瘦的手一挥,重复着那句多年的老话,磕鳖孙啥咧了,越磕越老。刚说完她意识到了什么,忙又嘿嘿地笑了,我也不禁跟着笑了起来。
走出大娘家,已是早7点多钟。大街上跑满了穿着新衣服的孩子们,她(他)们跟着大人的屁股后忙着磕个不停,不管不问磕多少,更不讲规矩,爬在地上撅着小屁股就磕。从她(他)们的身上,我依稀看到了我们小时候的身影。一年一年的年,一年年的过,从懵懂无知到有意识融入。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传承,也只有一代一代的传递,年俗才不会淡薄而依然,乡情才会不失色而浓郁。